云问六医在线问诊
  • 节气养生 | 一雷惊蛰始 春醒万物新

    节气养生 | 一雷惊蛰始 春醒万物新

    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”惊蛰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此时,气温回暖,春雷乍动,雨水增多,万物开始复苏,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。但随着万物萌动,毒虫、细菌、病毒也开始活动增多。因此,惊蛰节气的养生原则,依然延续前两个节气原则,以疏肝理气,调养气血为主,兼顾防虫避秽等。

  • 雨水——乍暖还寒 疏肝健脾

    雨水——乍暖还寒 疏肝健脾

    雨水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。历书中记载:“斗指壬为雨水,东风解冻,冰雪皆散而为水,化而为雨,故名雨水。”此时日照时数增加,冰雪融化,降水开始增多,气温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。阳光温和、细雨潇潇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。雨水时节,在生活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多注意。

  • 立春 | 静候春日好时光

    立春 | 静候春日好时光

    立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。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“春”意味着风和日暖,鸟语花香;意味着万物生长,农家播种。故《立春》诗云:“东风带雨逐西风,大地阳和暖气生。万物苏萌山水醒,农家岁首又谋耕。”立春,奏响了春之序曲,也开启了养生新篇章。

  • 大寒 | 冬寒渐消唤春暖

    大寒 | 冬寒渐消唤春暖

    二十四节气宛如一把精准的标尺,默默见证着四季的更迭交替。而大寒,作为二十四节气里的最后一个节气,有着“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”的说法。它处在一年中寒冷的末尾阶段,经历了小寒等节气后,寒冷在此刻汇聚、达到极致,之后就将慢慢迎来阳气的回升,天气开始转暖,开启新的四季轮回。大寒节气,在养生上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...

  • 节气养生 | 冬至养生,扶阳固本

    节气养生 | 冬至养生,扶阳固本

    冬至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中的第22个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冬至俗称“冬节”“长至节”“亚岁”等,是四时八节之一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,在古代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讲法。一是表示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仅亚于过年。数九寒冬是中国民间谚语,意思是从数九开始就真正的进入...

  • 节气养生 | 大雪至 寒冬始 养生有七宜

    节气养生 | 大雪至 寒冬始 养生有七宜

    大雪,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,冬季的第三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说:“大雪,十一月节,至此而雪盛也。”意思是天气更冷,降雪的可能性更大了,而且往往雪量大、范围广。大雪节气养生需注重保暖防寒、适量进补、适度运动,同时保持精神愉悦,顺应冬季收藏的自然规律。具体来说有以下“七宜”。

  • 医聊健康︱正确认识脑结核瘤

    医聊健康︱正确认识脑结核瘤

    三十多岁的李女士(化名)满脸愁云地走进诊室,她头痛伴有发热三个多月,核磁共振检查(MRI)发现颅内多发占位性病灶,已经辗转了很多家医院,一直没有确诊,长期的病痛折磨让本就瘦小的她变得更加羸弱。患者拒绝头颅病灶穿刺活检,李同霞院长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、临床表现及头颅病灶的特点以及肺部病灶形态,考虑其脑结核...

  • 小雪 | 天地初寒,炉红茶暖

    小雪 | 天地初寒,炉红茶暖

    立冬过后,迎来小雪。小雪,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。古籍《群芳谱》有云:“小雪气寒而将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。”意思是说,到“小雪”后,由于天气寒冷,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,但此时因“地寒未甚”,雪下得次数少,雪量不大,故称为小雪。小雪过后,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,气温下降,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。小雪养生...

  • 节气养生丨立冬:万物蛰伏 重在养藏

    节气养生丨立冬:万物蛰伏 重在养藏

    立冬,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。立,为建立之意。自这天起,水始冰,地始冻。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”,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,收藏入库,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。中医认为,“肾者主蛰,封藏之本”,冬天与肾相应,故立冬开始,当重视补肾藏精、养精蓄锐。同时适当进补,辅以运动和精神调养。

  • 节气养生|霜降:暮秋至,冬欲来

    节气养生|霜降:暮秋至,冬欲来

    霜降,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。霜降有三候:一候“豺乃祭兽”,豺狼开始捕获猎物,以兽来祭天。二候“草木黄落”,木叶飘零,飒飒风干,冬天即将来临。三候“蜇虫咸俯”,“俯”是低头,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,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。